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会议报告

2021年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05 14:07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1-00853 生成日期 2021-02-05 公开日期 2021-02-05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机关,报告,行政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代区长  孙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特殊之年。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突出高质量导向,坚决落实“六稳”“六保”各项任务,全力应对挑战,努力共克时艰,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疫情防控在落准落细中取得阶段胜利

  精准落实管控措施。疫情发生后,区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及时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企业家和志愿者,以外防输入为重点,坚持“人”“物”同防、“水”“陆”共防,全面落实社区联防联控、交通卡口管控、重点人员转运等各项举措,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严格把关各个环节,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规范设置集中隔离场所8家,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闭环管理,完成重点人群核酸采样4万人,7名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建成投用区PCR实验室2个,日检测量可达2000份。区卫健委荣获省抗击疫情先进集体。

  精准推进复工复学。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惠企援企政策,制定出台滨湖“惠企15条”,多头争取减税降费政策,多方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兑现专项扶持资金1481万元,区镇两级国有载体减免租金1.07亿元,全面助力企业共渡难关。科学研判疫情发展形势,及时建立企业帮扶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用工、物资运输、上下游供应链等关键环节问题,有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强化学校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校一策”防控要求,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有效加强家校沟通,扎实做好师生闭环管理,在全市率先配齐红外线测温通道,全力确保开学复课安全有序。

  精准保障基本民生。切实加大“菜篮子”“米袋子”保供力度,不断强化价格监管执法,确保生活物资充足、物价稳定。全力稳定居民就业,创新开展直播送岗,落实应急稳岗返还资金1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困难群众救助补贴预发机制,发放临时生活补贴166万元、价格及伙食补贴80万元,赠送防疫暖心礼包333份。13家养老机构云视频亲情通话实现全覆盖,溢点、吉祥公益、安康通等社会组织开展温情电话慰问、心理咨询惠及1.7万人次。在全省首创清明代祭扫和云祭扫服务,完成28万套墓穴代祭扫。

  二、经济运行在攻坚攻难中持续回升向好

  主要指标企稳回升。面对极为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区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千方百计稳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经历了一季度下降、二季度止跌回升,三、四季度逐月回暖、平稳增长的V型复苏过程。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二季度扭负为正,全年完成855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8亿元、增长6.5%,分别较一季度、半年度回升5.1和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93.2亿元、增长8.7%,分别较一季度、半年度回升17.5和8.3个百分点,增加值完成190.2亿元、增长7.4%,分别较一季度、半年度回升12.9和5.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3.7亿元、增长1.3%,分别较一季度、半年度回升18.7和6.8个百分点,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4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23.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完成2.76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旅游业同比恢复九成以上,实现旅游总人数2602万人、旅游总收入311亿元。受疫情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兴产业业务收入、进出口总额等4项指标未能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重大项目推进有序。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7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6个,完成投资70亿元。源清动力、振华亿美嘉、创彩光学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深海空间站、药明生命科技园、华瑞特医食品、贝斯特六期等一批续建项目进展良好,河埒金融商务港、贝勒康体养生、信捷电气总部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竣工,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一院一公司”正式运营。深入开展“云招商”“百日招商促进季”等线上线下招商活动,成功举办2020滨湖发展大会暨金秋经贸洽谈会,全年落户注册资本超千万元项目52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7个,健适医疗成为疫情期间全市首个视频签约项目,智康弘义、芯卓半导体产业化项目、中微亿芯FPGA等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消费贸易逐步回暖。大力开展商贸、餐饮企业促销活动,精心举办“夜缤纷•悦湖湾”滨湖消费促进主题直播、永昌汽车城十周年系列活动等,多措并举、创造条件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持续加大外贸企业帮扶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对接电商平台,加快拓展国内业务和海外市场,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全年完成服务贸易进出口11.8亿美元,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1.4亿美元、增幅超过20%。太湖学院挂牌成立全省首家跨境电商学院。

  三、产业结构在创新创优中提档加速升级

  现代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逆势增长,业务收入完成331.6亿元、增长10.2%、税收增幅超过25%,新增市级认定总部企业2家、瞪羚企业3家。制造业转型加快,智能制造专业联盟挂牌成立,派克新材、卓胜微分别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贝斯特5G智能管控项目获批省级互联网标杆工厂项目,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5家、上市企业2家。服务业止跌回升,规模以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20亿元、跌幅逐月收窄向好,现代服务业统计监测平台建成投用,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挂牌运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群丰社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顺利落地“万企联万村”项目18个,马山街道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系统实施9大领域27个方面改革任务和34项重点改革,制定出台滨湖“优化营商环境40条”,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一件事”等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区国投公司正式组建,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入围省级标准化试点。股份经济合作社二次股改和登记赋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三资”监管体系日趋精细,我区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系统”及“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单位。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2%,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41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7%,全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东南大学无锡国际校区正式开学,中国船舶702所获省长质量奖。高水平举办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大会,发布滨湖“创新30条”,组建科技创新企业家联盟,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挂牌启用,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滨湖站顺利揭牌。持续升级“滨湖之光”人才政策,新入选省“双创人才”5名、“双创博士”6名、市“太湖人才计划”项目24个,评选“滨湖之光”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35个。

  四、城乡发展在协同协调中一体平衡推进

  城乡规划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顺利推进,区域全类型自然资源高效统筹,多规合一、开发保护“一张图”逐步形成。各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预案制定完成,认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马圩、胡埭工业园等地区控制性详规完成动态更新;马山国际旅游岛、蠡湖-长广溪区域城市发展等战略规划研究深入推进;教育、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规划优化完善;镇村空间、功能体系、设施网络合理安排,31个村庄规划编制完成。

  城乡建设有效加强。20.7万平方米梁湖南苑宜居住区、25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18个小区消防设施、38条背街小巷、胡埭农贸市场等改造项目和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成功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100%。608省道滨湖段建设、滴翠路拓宽顺利推进,新(改)建公厕20座、小游园5个,修剪树木1.5万株,梁清路、建筑路等7条道路景观提升全面完成。强力开展“清点清障”攻坚,原机床厂地块、吉宝地块、蠡湖农居四、五组团等22个项目完成“清点”,其中16个市级考核任务全部完成。辖区房地产市场稳定向好。

  城乡管理有效提升。大力开展“春雷行动”“靓丽行动”,拆除违建41万平方米、违法广告2.1万平方米,新增严管道路71条、机动车固定车位3518个、分时错时停车位1120个,常态化开展不文明行为小微执法,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74.2%。深入推进垃圾治理,主干道路“撤桶建点”,马山餐厨垃圾处置站扩容完成,创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7个,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5%、集中处置率达到92.8%。持续强化综合管护,实施道路“三车联动”深度保洁,在建工地严格文明施工,“靓丽滨湖城市体验师”制度创新实施。

  五、生态环境在严管严治中不断提升改善

  河湖治理深入推进。坚持水岸同治,富安新河、钱巷浜等32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所有入河排污口巡查定位全面覆盖,剩余187个排水区块整改全面达标,胡埭、马山污水处理厂新一轮提标改造全面完成,“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坚持综合施治,压实“河长制”“断面长制”责任,增配河道水质净化装置4台,增设水质微型监测站11个,有效实施梁溪河水质提升工程,全区6个国省考断面、10个重点水功能区全部达标,10条市级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类水体比例达到90%,250条河道实现基本消劣,区河长办获评长江经济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单位。坚持治太保源,完成治太重点工程12个,启动梅梁湖、贡湖新一轮生态清淤,打捞蓝藻73.8万吨,分离藻泥3.2万吨,成功处置马圩南大堤管涌险情,太湖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夏。

  污防攻坚扎实开展。严格落实精准治污,扬尘臭氧“双控双降”,PM2.5平均浓度全市最优,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不断巩固,土壤状况采样详查扎实推进,农药零差率配供及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工作有序开展。坚决实行最严监管,雷达走航、卫星遥感织密环境监测技术网络,高频次、多时段环保执法提高环境管理质量效率,“双日报”“周通报”“月会商”畅通环境问题研判路径。切实提高绿色绩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回头看”反馈问题、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按时序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环境信访问题有效压降。

  生态保护不断加强。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9215亩,耕地保有量2.8万亩,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完成阶段性核查,启动实施农田连片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渔政雷达监控系统,平稳完成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任务。全力推进生态修复,新增成片造林410亩、城镇公共绿地43.3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7.3%。精心打造绿色品牌,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成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绿美示范村2个,“马山杨梅”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全市第一。

  六、社会大局在共建共享中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日益繁荣。滨湖双语实验中学等3所学校建成投用,育英胜利小学、教康中心二期等加固改造如期竣工,滨湖中学异地新建等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共建项目签约落地,立人高中四星级创建完成现场评估,公办学校新(改)建食堂10个。雪浪中医馆等3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提档升级,新型家庭医生签约2.7万人,标准化中医综合服务区实现全覆盖,市九院芮永军团队获评“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蠡园、蠡湖文化活动中心及马山图书馆交付使用,建成18个云图书服务点,百姓大舞台、百场文艺进社区等惠民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成功举办首届滨湖区全民健身运动会。

  社会保障日益夯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民生补短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22人,支持自主创业3736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6894人,落实公益性岗位和社保“两项补贴”4230万元,发放各类救助、优抚等资金8271万元,募集慈善资金1949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全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区域性助餐机构实现全覆盖,智慧养老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助洁、助餐、陪护等居家援助服务惠及老年人2万余名、占全区户籍老年人口的25%以上,完成特定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45户,试点打造友邻客厅(乐龄驿站)27个,落实书记(主任)社区治理创新实践项目15个、公益创投项目41个。成立区“圆梦就业中心”、残疾人电商基地,蠡园、胡埭“残疾人之家”创成省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各项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到位,完成995名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建成标准化社区“优抚之家”32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6个。村(居)委换届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18项惠民实事全面完成。

  社会治理日益稳固。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平安滨湖”建设,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评231件,建成启用区网格化联动指挥中心和 3个警务工作站,率先建成全省首家区级“两诉”中心,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受司法部通报表扬。完善联合接访机制,创新“10+N”包案模式,着力开展“一战五行动”和信访积案化解专项攻坚,化解信访积案16件。积极开展民法典宣传进万家系列活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0件,“七五”普法终期考核通过市级验收。坚持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深入开展38个行业领域和重点场所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小化工”“危化品”等专项行动,稳步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区和开发区“安委办”实体化运作,研究制定各行业领域长效监管机制25项,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0.6万家(次),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3万处,其中67处重大事故隐患全部整改到位,新建森林防火蓄水池1170只,完成餐饮单位“瓶改管”359家,加装“智慧燃气”1200家,安全生产“一年小灶”专项整治取得扎实成效,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大幅减少,降幅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全区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自身建设在从严从实中得到明显加强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各项监督,办理落实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30件、政协委员提案104件,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经营性资产、企事业单位、政府性投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配及使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重大事项行政决策机制不断完善。依法处理涉法事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强化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案件办结率、行政首长应诉率均为100%。

  始终坚持高效勤政。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部分审批服务事项“全区通办”,在全市率先启用“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受理审批、服务类事项91.5万件,网上办件8.3万件,按时办结率100%。规范推进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万件,依申请公开29件、答复率100%。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协调办理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等公众诉求2.7万余件,集中受理“作风面对面”反映问题102件,办结率均为100%。

  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切实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规范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专题召开区政府成员(扩大)暨廉政工作会议。坚决执行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高质量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持续强化风险防控,扎实开展预算执行、国有企业、疫情款物、政府投资等审计监督,政府债务率压降明显。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严控制行政成本,“三公”经费支出持续有效压降。

  同时,全区人武、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对台、民宗、人防、科普、对口帮扶、人口普查、生猪域外保供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双拥、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

  各位代表,2020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三五”顺利收官。“十三五”时期,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三大提升”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滨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迈入崭新阶段、彰显更高质量。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方向,注重量质并升,加快转轨转型,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滨湖经济的总量和质量持续攀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首超千亿、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年首破百亿、年均增长4.8%;“166”产业促进体系日臻完善,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工业增加值率全市领先,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2%,无锡影都获批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总投资超400亿元的融创文旅城建成开业;新增上市企业13家,是建区以来前十五年的2.6倍,累计达到18家,市值位列全市之首。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开放发展,区域活力实现新增强。坚持以开放增强发展动能,注重内外并进,扩大开放开发,依托改革推动、科技驱动、外向带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滨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府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区属国资公司和胡埭园区管理体制、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资”监管体系等一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构建,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国家超算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一期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启用,神威•太湖之光、“蛟龙”号、“奋斗者”号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纷纷涌现;升级实施“滨湖之光”人才引育计划;签约落户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65个,兑现产业扶持资金超过15亿元,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0个,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8%和19.2%。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实现新改善。坚持以协调统筹发展布局,注重建管并重,加速协调协同,努力打造功能完备、内涵独具、特色鲜明、形象靓丽的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滨湖城乡的面貌和风貌持续改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逐步形成,蠡湖新城控制性详规修编到位;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通、地铁1号线、4号线、蠡湖大道快速化改造等保障到位,建筑路拓宽及景观亮化、230省道滨湖段路面改造、渔港路大修工程等全面完成;征收拆迁147万平方米,竣工交付安置房158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36个8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73条,新(改)建农村公路17条、桥梁14座;完成“大棚房”、违建别墅等专项整治;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体系加快构建,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达标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全市领先,我区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坚持以绿色擦亮发展底色,注重标本并治,加力严防严控,准确把握生态“红线”与发展“主线”的关系,精准实施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滨湖环境的本色和底色持续优化。成功举办首届“河长制”暨治水高峰论坛,完成治太重点工程86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326个,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85家、燃煤工业窑炉177座,关停化工企业35家,畜禽规模养殖、沿湖3公里水产养殖全部清退,优Ⅲ类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升50%,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由2015年的64.1%上升至2020年的80.6%;单位GDP能耗降幅达到14.8%,超额完成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河湖水域岸线违法整改工作基本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清零。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共享发展,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坚持以共享凝聚发展合力,注重多措并举,加强共建共享,切实将维护好、实现好民生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办成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滨湖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8%;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低位运行;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98%,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约4亿元;完成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投入资金约15亿元,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保持省市前列;胡埭镇创成国家卫生镇,市九院创成全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市二中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院;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医保定点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全市第一,我区获评首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残疾人之家“滨湖模式”在全省推广;省双拥模范区实现“七连冠”;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晋级国际自行车联盟VCI职业联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平安滨湖”建设,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下降38.3%,我区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和“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和区政协有力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滨湖建设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新冠感染疫情影响深远,宏观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空间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区域协同发展的精准有效对接不足,主动融入、系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步伐还需加快;城乡环境品质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文明城市建设基础还不够牢固;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需加大力度,创新治理举措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拼搏精神、奋斗精神还需进一步激发,等等。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紧盯主要矛盾,在“十四五”期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关于制定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大会审议。“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滨湖加快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的关键期。疫情影响深远,风险挑战加大,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强富美高”总目标总定位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在开启新征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率先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在长三角具有极高辨识度和独特影响力的高品质美丽湖湾区,在全市具有样板意义和引领地位的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在2020年基础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成为无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十四五”发展的工作任务是:

  ——推动产业能级在新征程新奋斗中实现更大跃升。坚持产业强区,坚定不移发展和壮大现代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旅游业特色发展,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的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提升“高度”、增强“厚度”、延展“长度”上下功夫,紧盯前沿、补链强链、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推动滨湖现代产业体系向更高端迈进。

  ——推动改革创新在新征程新奋斗中增添更强动力。坚持创新活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太湖湾科创带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体制机制,精准对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需求,切实加强跨区域协同发展与合作,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致力在错位发展中寻求独特优势。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特色产业园区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引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激活新引擎。

  ——推动城乡建设在新征程新奋斗中彰显更高品质。坚持精致建区,坚定不移建设“美丽滨湖”,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强化重点地区风貌管控,优化完善城市道路路网体系,加快破解土地资源紧缺瓶颈,集约高效利用现有发展空间,统筹推进城市片区有机更新,科学实施老城区改造和传统园区“二次开发”,用心用情用功开发建设蠡湖新城,不断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生活的高品质美丽湖湾区。

  ——推动生态底色在新征程新奋斗中焕发更美容颜。坚持生态立区,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构建产业链耦合共生、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体系,积极促进生态与文化、旅游、体育等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的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用心扮靓“美丽河湖”,前瞻谋划系统治理,精准实施污染防控,全面提升生态质量,整体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和生态开敞空间,努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发生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推动人民生活在新征程新奋斗中收获更多幸福。坚持富民兴区,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升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全方位拓宽就业创业空间,高标准落实民生兜底保障,全面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1年工作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首之年。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双重考验,矛盾和问题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将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提高站位、服务大局,克难奋进、担当作为,聚焦稳增长、促改革、抓发展,聚力防风险、保安全、守底线,全心全意谋发展,真心实意惠民生,努力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突出高质量导向和创新性引领,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目标定位,统筹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增长12%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提升创新驱动加速度

  打造太湖湾科创带“主引擎”。放大山水、科教等独特优势,抢占环湖科创资源制高点,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最精彩、最靓丽的一段。构建山水城先进技术策源区、蠡湖湾高端创新服务区、马山生命健康科创区、胡埭先进制造创新区等“四区”联动发展格局,打造马山健康岛、雪浪科学城、胡埭智造镇、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蠡湖科技湾、国家电影创新实验区、运河湾文化带等七大科创主阵地。深化环太湖、长三角区域创新协作,协力做好太湖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深海领域国家实验室布局落地。

  增强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深入实施“3+2”创新型企业培育攀登攻坚计划,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准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梯队,新增瞪羚培育企业20家、“四上”企业20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鼓励各类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参与更多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全面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深化各高校院所“一所一策”,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动实施一批院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项目。深入实施“滨湖之光”人才引育计划,办好“马山生命健康论坛”“创芯峰会”等重大活动,发挥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各类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各类创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集聚滨湖。

  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更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覆盖面。健全“众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服务机制,推动更多创新创业者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来滨湖创业。发挥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作用,引进相关企业15家,探索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和知识产权银行。优化符合高端人才需求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发挥滨湖山水资源“雷尼尔效应”。

  二、全力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度

  力促现代产业提档升级。强化新兴产业主导地位,聚焦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规模和能级,新增年业务收入超亿元新兴产业企业3家以上,全力支持无锡影都争创中国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强化先进制造业“压舱石”作用,支持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继续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加快推进传统园区提升、低效载体再利用,新增年产值超亿元制造业企业5家以上。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功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新增年销售额超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以上。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引育力度,加强文旅产品及其衍生品研发推广,精心做好“旅游+”“+旅游”文章,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山水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力促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提速发展。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市级以上大数据产业园1家,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0亿元;加快推进中国移动长三角数据中心、中教云数智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管理,确保普查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开展总部企业专题招商,鼓励区内骨干企业总部化转型,设立骨干企业总部化名录和孵化储备库,新增总部企业10家,推动区域经济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发展。

  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着眼产业链整体布局,完善精准招商工作机制,健全项目准入科学评审制度,切实提升招商质量。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内资外资“双资”并重,探索重点城市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机制,加快招引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科技型企业300家,其中投资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5个。建强区招商服务中心,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建立招商引资绩效评估奖励机制,全面调动招商积极性。完善重大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机制,确保引进项目快速落地。创新实施“飞地招商”,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建立“飞地孵化器”,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全力提升新发展格局融入度

  释放消费市场潜能。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挖掘消费市场潜力,落实促进消费政策,继续开展各类消费促进主题活动,发展商圈经济,繁荣夜间消费,打造网红流量,提升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加快消费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紧扣“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重点片区和重要节点,加快策划和招引重大功能性项目落地,打造具有特色亮点的新消费集聚区,推动河埒片区、湖滨路商业街、荣巷历史街区消费业态升级,创建一批放心消费示范点。

  增强有效投资支撑。坚持重大项目“挂图作战”,深化联审会办、全程代办、容缺审批等举措,强化跟踪、主动协调,推动健适医疗、航天科工雷达基地等一批落地项目如期开工,芯卓产业园、卡尔曼导航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德晟济医药、菲吉乐科等一批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加强政府有效投资支撑,全面梳排教育、卫生、养老、环保、水利、交通、城市更新、载体建设等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严肃性,完善项目推进、督办机制,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超40亿元、同比实现翻番。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全面融入国家和省、市开放大局,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支持企业拓展项目直接投资、海外并购、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引导企业出口转内销、参加线上展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推动和引导外资深度参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四、全力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经济体制、国有资产、城乡发展、执法监管等领域重点改革,巩固许可权相对集中和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成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质效,推进“一件事”和“一网通办”审批改革,健全“一单两库”“红黑名单”监管体系,实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全覆盖。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方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标后备案制、电子化监管等举措创新,率先打造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试点样板。

  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落实滨湖“优化营商环境40条”,狠抓减税降费、纾困帮扶等各项政策落实,严格执行取消、停征、免征、降低、缓缴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项目等各项规定,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牢固树立“无难事、悉心办”服务理念,切实加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提高政府为企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强化事中事后与分级分类监管,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全力拓展普惠金融,依托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滨湖站等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项目路演、投资论坛等活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打响“太湖金谷”金融服务品牌。持续推进企业上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报会企业3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治理,全力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区国投公司全面整合与实质化运行,探索国有资产证券化、政府股权投资等投融资新模式,研究拈花湾文投、无锡影都等国企上市路径,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五、全力提升美丽湖湾宜居度

  坚持科学规划协同发展。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积极融入锡宜一体化发展战略,协助开展蠡湖新城城市设计和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河埒、荣巷等重点片区规划,全力推动城乡接合部功能与形象有机更新。优化各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深入推进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和规划发展村庄的规划编制,继续深化教育、养老、殡葬等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形成梅园地区、中医院地区等交通发展研究成果。优化城市设计品质,严格落实地块带设计方案挂牌,以“美学”视角规划城市道路和建筑立面,以“细节控”“颜值控”雕琢依山、沿河、环湖等重点区域,精心打造“美丽滨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实施耕地保护,高效盘活闲置用地,不断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坚持高标建设高效推进。配合推进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通等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实施蠡湖新城规划道路、南湖中路延伸段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城乡慢行、街巷微循环系统,打造一批“美丽农村路”。扎实推进新一轮老旧小区提标改造、棚户区改造、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公厕革命”,启动“美丽街区”建设计划,深入实施背街小巷和道路绿化景观品质提升,打造全新“美丽宜居住区”。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和“清点清障”,努力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农田连片整治,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提高村级资产收益、壮大社区集体财力。

  坚持精细管理规范长效。以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市容顽疾和交通综合治理,保持违法建设、乱停乱放等整治高压态势,大力整治高速出入口和国省道沿线环境,加强文明施工等行业管理,启动一体化保洁试点,优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打造全市最干净城区。推广城市管理物业化全区试点,实施89个老旧小区国有物业兜底接管,推动小区内外公共区域物业管理全覆盖、上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红黑榜”考评机制。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城市大脑”、建强“城市肌体”,加快智慧城区、韧性城区建设,推进城市管理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健全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市政设施建设和管养标准,增强城市现代化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

  六、全力提升生态环境美誉度

  推动河湖治理系统实施。以“美丽河湖”建设为切入点,推广“河长制”信息化技术运用,发挥治水“专家库”“企业库”作用,系统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绿化美化河湖岸线景观等10个专项行动,初步形成“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现代河网体系。以太湖治理为着力点,完成直湖港套闸段、贡湖雪浪片生态清淤工程,新建壬子港2号藻水分离站,进一步提升蓝藻打捞处置能力;扎实推进环太湖大堤滨湖段剩余工程,切实筑牢防洪保安坚实基础。以水资源保护为关键点,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坚决守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红线”,持续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率,不断擦亮“水韵滨湖”底色。

  推动污染治理精准攻坚。深入推进“散乱污”、固危废环境隐患专项整治,开展新一轮大气污染源精准排查,紧盯实验室、建筑工地等重点部位,形成整治清单,逐一销号过堂。全力提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平台,加强水气质量全天候监控,加快实现数据检测与成因分析转化互通,构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牢牢守住滨湖生态本色。

  推动生态治理全面深入。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健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实施“三线一单”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严格执行环境责任保险、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各项制度,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环保执法改革,组建基层执法分局,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实现环保执法专业化、执法网络全覆盖。统筹实施“添绿”工程,推进成片造林和闲置地块补绿复绿,加快建设湿地小区及小微湿地,切实提高滨湖发展“含绿量”。

  七、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度

  落细落实疫情常态防控。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防控,严格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锡人员闭环管理,严控聚集性活动,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力度,强化院感管理尤其是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做好春节春运期间防控。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逐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能力储备,落实突发重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抓好抓牢基本民生保障。扎实办好8个方面20项惠民实事项目。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深入落实全民参保计划,逐步推动社会保障全员覆盖。有效统筹救助资源,逐步提升急难型临时救助能力。有序实施居家援助提标增项、特殊高龄对象关爱呵护工程,持续推进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医养融合化发展、智能化建设。启动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设施,强化“圆梦系列”服务雁阵,增强精准帮扶实效。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开展“法律政策落实年”和“百年英烈”褒扬纪念活动,深化“优抚之家”“戎耀之家”建设,积极争创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依法组织村(居)委换届选举。

  提质提标公共服务体系。编制发布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有序推进稻香实验幼儿园改扩建、胜利幼儿园溪北园区新建等工程建设,完成区教研中心新址整体改造项目,深入推进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共建项目,加快落实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布点,不断健全教师“区管校聘”工作机制,推动落实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改革,持续深化“学校改革发展项目”精品化建设,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医联体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统筹开展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争创省健康促进区。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规划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功能,创新开展各类品牌文化活动,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持续提升品牌赛事办赛水平。

  创新创优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展“平安前哨”试点,深化“平安滨湖”建设,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打造“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多员联动”治理新模式。发挥区“两诉”中心作用,完善诉讼调解对接等工作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六建五协同”社区治理创新,深化“星级+薪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争创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初信初访办理,压实首问首办责任,落实稳控防范措施,坚决维护正常信访秩序。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构筑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八、全力提升政府工作满意度

  更高标准履行政府职责。坚持依法履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权力运行合法合规。坚持依法决策,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有效规范政府行为,严格落实合法审查,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坚持依法治区,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采取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切实营造浓全社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确保法治社会行稳致远。

  更实举措体现政府作为。坚持用脚步丈量滨湖,深入一线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立足优质高效,建立健全“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聚焦群众诉求,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心打造12345政府服务热线“总客服”,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难、谋福祉。强化实干担当,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干部创新创业激情。

  更严要求提升政府形象。坚定政治方向,持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切实将政治标准和政治方向贯穿于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坚持厉行节约,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三公”经费,严格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将政府有限财力用在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坚守廉政底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最新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规定,持续发力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切实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政府工作的座右铭。

  各位代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滨湖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奋力谱写无锡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滨湖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部分名词解释

  “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云招商:泛指各类利用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邮件沟通、公众号等“云端”平台推进网上招商。

  两化融合: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万企联万村:动员万家经济实力较好的企业、商会、协会等,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村联建发展,促进村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件事”改革:以企业、群众办好“一件事”为目标,将可能涉及多个审批事项、需要跨层级跨部门办理的问题,经过整合事项、再造流程、共享信息,形成“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的审批服务“打包”办理新模式。

  双创人才: 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每年评选3类人才项目给予资助扶持,分别是双创人才、双创团队、双创博士。“双创人才”项目又分为创业、企业创新、高校创新、科研院所创新、卫生创新、文化创新、高技能创新等7个类别。

  四好农村路:2018年6月19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致力打造“美好生活路”,扎实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清点清障:无锡市政府针对市重大工程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保障项目、重点经营性地块及历年结转项目房屋征收工作推出的专项行动,“清障”是指涉征房屋签约搬迁;“清点”是指完成涉征房屋拆除交地。

  三车联动:指环卫保洁采用扫地车、冲水车、冲洗车“三车联动”的作业模式,通过扫、冲、洗等工序对路面进行深度保洁。

  “美丽河湖”三年行动:2020年至2022年,无锡市政府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环境景观提升的工作部署,包括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清除河湖水面垃圾杂物、绿化美化河湖岸线景观等10个专项行动。

  “两诉”中心:即集“非诉讼服务中心”与“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滨湖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区块链服务中心。

  “10+N”包案模式:区级党政主要领导、区包案领导、区级部门包案负责人、镇(街道)包案负责人、镇(街道)责任人、镇(街道)包案部门负责人、村(社区)包案负责人、村(社区)责任人、包案民警、包案律师,N个第三方化解人员对一个信访积案进行包案化解。

  一战五行动:无锡市开展的信访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专项工作,“一战”是指重点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五行动”是指防范化解进京访、住房建设、金融投资、生态环境、市场经营领域突出矛盾专项行动。

  一年小灶:国务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求,自2019年11月起对江苏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督导。

  三大提升:滨湖区委2017年提出的发展战略,即推动城市发展从大拆大建向精致经营提升、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向精明增长提升、社会发展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提升。

  “3+2”创新型企业培育攀登攻坚计划:无锡市开展的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3”是指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三类企业;“2”是指高企及高企培育入库和无锡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入库。

  雷尼尔效应:由华盛顿大学教授提出。华盛顿大学位于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华盛顿湖等大大小小的水域星罗棋布,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之一雷尼尔山峰。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们出于留恋西雅图的湖光山色,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不到其它大学去寻找更高报酬的职位,他们为了美好的景色而牺牲更高的收入机会,被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三权分置:即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经营权流转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改革。

  城市大脑:即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城市运行进行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六建五协同:“六建”即建小区党总支(联合支部)、金乡邻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友邻客厅(乐龄驿站)、友邻基金、居民自治组织、智慧平台;“五协同”即社区党建协同推进、公共事务协同落实、小区议题协同解决、居民服务协同供给、睦邻文化协同营造。

  星级+薪级:即为提升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和职业荣誉感而设立的星级评定动态调整机制和“三岗十八级”薪资体系。

  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文章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