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欢迎您!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市(区)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会议报告

2022年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30 16:53 [ ]

信息索引号 014028901/2021-10745 生成日期 2022-01-30 公开日期 2022-01-30
文件编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期 长期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体裁 其他
主题(一级) 综合政务 主题(二级) 文秘工作 关键词 机关,报告,行政
文件下载
效力状况 有效
内容概述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代区长  李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滨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滨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奋进、提质增效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经历了区划调整,经受了疫情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并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本届政府履职五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达到98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4%、达到10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达到23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达到26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77亿元,进出口累计完成134.8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完成14.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3万元升至2021年的6.4万元,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聚力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业务收入增速保持20%以上,培育形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保持全市领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1.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6%;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无锡影都获批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投资超百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个、超十亿元重大产业项目8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3个。卓胜微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派克新材、德林海、四方友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贝斯特获评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累计达到20家,药明康德成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独角兽企业,药明生物获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

  五年来,我们着力抓创新、促改革,发展动力持续澎湃。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成启用,“清源聚力”“江大创业会客厅”等国家级众创空间落地运行,涌现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7%,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75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市第一,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17件,新增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283项,新增国家和省、市高层次人才项目224个。“普惠金融下基层”“太湖人才金融论坛”“滨科贷”等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政府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区国投公司正式组建,胡埭园区管理体制、区街招商一体化等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民生改革有序推开,农村“三资”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五年来,我们全力优布局、精管理,城乡活力持续迸发。美丽滨湖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开展,苏锡常南部高速、宜马快通、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蠡湖大道快速化改造等保障到位,太湖大道翻修及景观提升、建筑路拓宽及景观亮化、230省道和608省道路面改造、渔港路大修等全面完成。改造旧住宅157.5万平方米,完成道路包装出新39条、背街小巷整治101条,89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达标率保持全市前列,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个、中国市政养护“扁鹊奖”4个。创成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绿美乡村示范村12个,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五年来,我们大力治难点、创亮点,生态魅力持续彰显。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717家、燃煤工业窑炉177座,化工企业全面关停。PM2.5平均浓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下降45.6%,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9%,较2016年提升15.5个百分点。扎实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国省考断面、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全区250条河道优Ⅲ以上比例达到84.6%,区河长办获评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长广溪入选省首批十大生态样板河湖、成为江苏最美水地标。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河湖水域岸线违法整改等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清零,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加力补短板、增福祉,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5万人,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98%。落实援企稳岗补贴、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两项补贴”4.6亿元,发放各类救助优抚资金4.2亿元,募集慈善资金1.1亿元,“阳光扶贫”建档立卡户社会救助覆盖率100%。东南大学无锡分校落户滨湖,新(改)建学校18所,公办学校食堂全部实现自办,创成省基础教育装备示范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省幼小衔接实验区。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荣获省抗击新冠感染疫情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3人,市九院创成全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创成全市首个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建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6个。获评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结对帮扶青海民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化解信访积案125件,获评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安全生产连续五年考核优秀,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努力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持续增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建成全省首家区“两诉”中心,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行政复议案件审结率、行政首长应诉率均为100%。受理审批、服务类事项450万余件、“12345”热线工单12.4万余件、“作风面对面”群众诉求324件,办结率均为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1.1万件,依申请公开176件、答复率100%。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严开展预算执行、国有企业、疫情款物、政府投资、民生保障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监督,政府债务率持续压降,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高质高效完成省委巡视整改和审计整改各项任务。

  与此同时,全区人武、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档案、史志、粮食、物资储备、人防、统计、科普、供销合作、公共资源交易、税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滨湖建区20周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唯实惟先、拼搏赶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更多积极变化。一是致力于“创新引路”,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打开新格局。制定并实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实施意见,形成产业空间“3·3·3”战略、“1+8”产业政策、“滨湖之光”3.0人才政策、院(校)地共建机制等一揽子科创新政,设立50亿元滨湖区太湖湾科创带母基金。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设立科技招商驻点,打造上海科创“飞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深海空间站无锡研发基地、中航工业雷达电子研发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实验室及大型产品试验测试基地等一批共建项目有力推进,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未来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科创平台成功签约,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金杜长三角知识产权中心、金杜(无锡)律师事务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投资创新中心、全省首家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全市规模最大QFLP基金等顺利落户。二是致力于“产城共荣”,高质量发展再添新业绩。12项市日常监测指标中9项位居全市前三,其中税收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5项指标增速(进度)全市第一。无锡振华、中粮工科成功上市,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卓胜微、上机数控4家企业入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团队第三次荣获“戈登·贝尔”奖,中船702所荣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获批当年全省唯一立项的省重点实验室,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获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立项。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揭牌成立,滨湖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组建。山水城入选首批省生态环境信创先导区创建单位,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获评省服务贸易基地。马山街道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胡埭镇马鞍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拈花湾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三是致力于“腾笼引凤”,空间挖潜取得新突破。实施工业园区“六抓六促”行动,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清理整治低效工业企业304家,盘活低效闲置土地828亩,启动新建科创载体64万平方米,提升优化载体25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招引落地总投资超十亿元重大产业项目4个、超2亿元功能性服务业项目9个、超5000万元新兴产业项目21个;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以上企业882家,其中注册资本超亿元企业51家;新增国家人才工程A类3人、B类1人,省“双创人才”6人,省“双创博士”13人,省“333工程”16人,市“太湖人才计划”项目41个。“一企来”十大助企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60条”发布实施,兑现区级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超过3亿元。四是致力于“内外兼修”,城市更新焕发新容颜。区国土空间规划初步形成,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锡西交通规划编制完成,梅茶、许舍等地区城市设计形成成果。运河湾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全面启动,河埒金融商务港等获评国家优质工程奖,20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21个市“攻坚拔点”任务全面完成,震泽新村等17个老旧街坊改造顺利竣工,西郊市场等20个片区实现城市管理物业化,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绿化及环境整治提升第一阶段工程如期完工,山水东路等8条城市道路完成景观品质提升,望山路等3条“落叶不扫”道路试点设立,湖滨商业街升级改造后全新开街。共享单车规范管理试点率先启动,文明城市“1+2+N”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实施。五是致力于“山水溢价”,生态治理展现新成效。积极开展国省考断面“保Ⅲ增Ⅲ”溯源整治攻坚行动,启动实施“两河”整治提升,建成太湖环山东路示范段等40条美丽河湖。扎实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全市最大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项目全面完工。太湖防腐实现“两断三清”,“无化区”建设全面完成。羊岐地块复垦还湖整改工程完成销号。连续十四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全面推行林长制,林木覆盖率达到37.3%、全市领先。规划布局“太湖108廊道”,启动建设太湖郊野公园,优化提升龙头渚、雪浪山、环蠡湖区域等环境品质,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蠡湖花海、马山天远桥湿地公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六是致力于“优质普惠”,社会事业书写新答卷。8个方面20项惠民实事项目、176项“微幸福”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全区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完成,立人高中晋升省四星级高中,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签约落户,南师大滨湖实验学校成功开办。市九院顺利通过省三级甲等骨科医院现场评审,省健康促进区通过评估验收。区非遗展示馆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成功举办2021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总决赛。出台全市首个高技能人才专项奖励激励政策,建成全省首个劳动争议行政调解中心。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落实到位,全省首家区级社区治理创新中心投入运营。入选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扎实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2021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等安保维稳任务,全区安全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巩固。七是致力于“平战结合”,疫情防控筑牢新防线。健全“指挥+督查”工作体系,优化指挥部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从严落实重点人群摸排管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社会面管控等工作,合力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派出61名人员支援南京、扬州疫情。突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市九院24小时核酸“愿检尽检”采样点投入运行,建成核酸检测PCR实验室2家、方舱实验室1家,8辆负压救护车配置到位,通过各类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实战能力。积极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全人群首剂、全程、加强免疫接种率分别达到93.5%、89.2%、41.9%。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成绩为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班子精诚团结、接续奋斗的担当作为,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倾情奉献,得益于全体干部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得益于广大企业家知重负重、勇毅前行的坚韧创新,得益于全区人民同舟共济、追求卓越的拼搏实践。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滨湖建设发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仍然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仍旧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还不是很快,争先进位面临较大压力;空间资源增量和重大项目储备还不是很足,发展后劲有待继续夯实;城乡居住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还不是很高,湖湾优势尚未充分彰显;民生品牌效益和社会治理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标一流仍有不少差距;政府行政效能和创新服务举措还不是很优,工作成效亟需全面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五年,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五年。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高点定位、放大格局,加快塑造丰美科创形态、精美产业形态、优美绿色形态、秀美城市形态、和美生活形态,在全方位推进滨湖高质量发展中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大局,按照区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坚定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在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勇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先行军。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年均增长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牢牢站稳发展第一排。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将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切实把事关发展的各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主动把滨湖发展放在更高的坐标维度中去审视,在更大的视野格局中对标先进地区,善于向最好的学,敢于跟最强的争,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善作善成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努力在比学赶超中提升质效,始终在争先进位中追求卓越,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始终把握创新第一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赢得竞争先机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借助滨湖优质的科创资源,全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有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加速引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奋力夺取前沿科技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努力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决守好生态第一线。生态是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和宝贵财富,是滨湖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准确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突出治理和保护两手并重,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动生态环境面貌发生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时刻牢记人民第一位。坚持民生优先、主动作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将顺应期盼、全力以赴,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切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大力推动财力向民生集中、政策向民生倾斜、服务向民生覆盖,努力解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居住环境、安全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团结带领滨湖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

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区委部署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实现以上目标,今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紧扣“创新脉搏”,以更快速度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

  聚力打造创新高地。紧密对接驻区高校院所,重点建设无锡太湖湾海空天装备技术产业园、深海装备技术转化基地、智能网联车检测基地、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创中心,全力支持太湖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国家超算无锡中心转型提升。对接联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丝路”沿线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高标准建设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未来科技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新增新型研发机构及重大科研设施2家,争取更多高端科创平台、科创项目落户滨湖。

  持续深化创新合作。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拓展院(校)地合作模式,精心组织成果对接、项目路演、行业论坛等活动,举办首届太湖湾商业秘密保护论坛,着力搭建全要素合作交流平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精准高效衔接需求端与供给端。加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引育力度,增强技术场景应用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项目推广,保持“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10%以上。探索“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采用“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破题”模式,鼓励更多院所、企业承担或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攀登攻坚计划,推动培育库动态管理、多库联动,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奖励制度,推动价值型科技企业加速成长。坚持引育并重,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新增科技型企业1100家,新增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三类”企业入库10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家。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原始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600件,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

  激发活跃创新生态。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放大区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服务效能,打造一流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引入和管理,新增备案科技服务机构5家,建立科创板上市绿色通道。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载体,新建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继续布局域外科创“飞地”,出台实施科创“飞地”管理办法。探索“一院(校)一基金”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新增“苏科贷”“锡科贷”“滨科贷”入库企业65家、放贷金额6亿元。落实“滨湖之光”3.0人才政策,创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强与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合作,实施高技能人才专项政策,新增创新创业人才项目50个、高层次人才600人、高技能人才2200人。加大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力度,实现专利业务全覆盖、专利保护全链条。精心组织“智汇滨湖”、全球新兴科技峰会等科创活动,营造喝彩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紧扣“高质量发展”,以更深层次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能级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聚力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推进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提档升级,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新增海空核心部件、数字文化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增年产值超亿元制造业企业10家以上、年销售超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以上。聚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引导传统产业“智改数转”,与华为等公司合作建设无锡昇腾欧拉生态创新中心,积极开发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布局推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新增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20家,数字经济营业收入达到250亿元。聚力打造领航企业,引育一批具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引导企业强化技术改造、抢占高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更多滨湖企业进入各类500强榜单,新增各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总部企业15家、上市企业2家。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项目招引,积极构建精准化、专业化、一体化招商体系,配齐配强区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和科技人才创新中心力量,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及“朋友圈”招商,积极探索“飞地”招商,加快推进上海滨湖中心、大湾区科创中心等实质化运作,办好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新引进投资超十亿元重大产业项目5个,其中50亿元产业项目1个,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1000家。加快项目建设,强化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责任清单式管理,健全“督办+双专班”项目推进机制,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确保已签约项目尽早落地,推动深海空间站二期、无锡影都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芯卓产业化项目一期、源清动力等项目竣工投产。强化政府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项目“稳定器”作用,全面梳排、科学实施一批基本建设类和产业载体类项目,力争完成政府性投资60亿元,华东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创意园五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到位。

  全面促进消费提质。集聚新型消费要素,引入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积极举办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着力促进大宗消费、提升社区商业,加快万象汇、小南湾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推动万达广场、溪南公馆、湖滨商业街等重点商圈丰富业态、提升能级。集聚特色文旅要素,依托拈花湾、融创文旅城、荣巷古镇等文旅IP,积极打造以休闲度假、娱乐康养、影视体验等为主题的新消费体验区,深入挖潜农业观光、高端民宿等乡村旅游消费,注重以体育赛事带动旅游消费。集聚数字信息要素,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销售+体验”“展示+交易”等新零售模式转变,加快建设智慧商圈、智慧街区,着力推进垂直电商、社区电商等平台经济发展,加大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引进力度,重点打造滨湖跨境电商产业孵化集聚区。

  继续深化开放合作。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协同推进苏锡常一体化和锡宜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环太湖科创圈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一批高层次、高质量合作成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循环、双促进,大力招引总部型、功能型外资项目,引导外资参与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引资引技引智,鼓励企业自营进出口,外贸进出口保持稳中提质。持续深化对口协作支援,强化交流互访、合作共建,实现与对口地区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三、紧扣“改革攻坚”,以更大力度破除创新发展难点堵点

  统筹推进重点改革。探索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优化开发区管理架构,推进山水城争创省级高新区。深化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镇(街道)对派驻执法机构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推动基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加快建设区城运中心,应急、市域社会治理等指挥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市、区、镇三级指挥平台贯通。加快推动区建管中心实体化运作,统筹提升区级项目建设质效。全面推进全区经济体制、社会民生、民主法治、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9大领域重点改革任务。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纾困解难等各项惠企政策,不断完善“一企来”十大助企服务平台功能,切实提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精准度,有效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政府权责清单化管理,提升“综合窗口”“一件事”改革质效,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区“两诉”中心建设,探索建立司法助企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省级试点建设,逐步完善标准化交易服务体系。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滨湖智管”体系建设,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分级分类、事中事后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全力构建“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

  逐步完善要素供给。大力实施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积极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范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点状供地。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六抓六促”,落实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差别化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市场化定价机制,试点开展高标准厂房置换低效用地,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500亩,清理整治低效企业300家。全面摸清存量低效楼宇载体,分类实施综合利用方案。统筹运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精准对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打响“太湖金谷”品牌,招引各类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基金公司入驻,新增注册基金规模150亿元。

  做强做优国资国企。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序实施拈文投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开发区和镇国资平台实体化转型。建立健全区国投公司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优化完善公司市场化考核激励机制,做大做强城市更新、城市运营、工程建设、金融创投、资产运营、文化商旅等六大主营业务板块,提升国企资本运作和盈利水平。加大“鼎祺”科创母基金与知名头部机构的合作力度,提升政府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水平,整合优化产业发展基金,逐步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资体系。

  四、紧扣“区域协同”,以更高水准打造一流湖湾城区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全域全要素资源和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滨湖区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空间格局优化、存量利用挖掘、产业用地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四篇文章。加强城市功能区布局优化,围绕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创新城、九龙湾智造城“五湾五城”,对接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打造世界级魅力湖湾区。加强锡西片区交通网络优化、蠡湖大桥分流等研究,配合做好中环快速路、地铁、城际快线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渔花北路(宜马公路-陆马公路)、南塘路(兴隆路-缘湖路)等一批道路新(改)建工程,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坚决扛好粮食安全责任,巩固提升粮食保障能力,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快慧眼守土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乡村风貌,发挥乡贤力量,实施“美丽农居”工程,打造富有滨湖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深化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运河湾片区城市更新,适时启动荣巷等重点片区规划编制,将前沿理念和先进科技融入城市更新,打造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全力推进征收攻坚,完成征收签约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定销商品房53万平方米,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实施老旧小区整治改造31个、250万平方米,推行老旧街坊“综合改一次”连片提升。有序推进美丽街区建设,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启动隐秀路(大池路-梁溪河)道路品质综合提升工程,打造一批城市绿化景观道路。开展城市公共环境标识设计,提升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持续更新城市家居,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阳台、城市雕塑。加快旧厂区、旧商业区等修补式更新,最大限度保留具有滨湖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城市肌理。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城市管理物业化全覆盖,构建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微运行体系。健全市容问题快速处置和联勤联动机制,推进“城警联动”实体化运作。加强环境治理,提高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水平。开展停车便利化工程,推广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扩大停车资源供给。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力度,加强收运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环卫一体化保洁。新(改)建一批公厕,逐步提高一二类公厕占比。启动智慧城管硬件扩容,提升平台分析决策功能,拓展应用项目和应用场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技防水平。探索“物业服务+智慧小区”模式,推动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五、紧扣“绿色低碳”,以更严要求守好用好蓝天绿水青山

  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快西林片区、马山生命健康园区、胡埭工业园南区等重点片区绿色发展步伐。深入开展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优化工业领域用能结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持续压降单位GDP能耗。将绿色理念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五湾五城”功能区范围内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智慧农业引领工程,化肥使用总量削减0.6%,农药施用量压降0.5%,打造绿色、生态、优质的滨湖特色精品农业。

  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压实河(湖)长、断面长责任,系统实施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修复,巩固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努力实现太湖更高水平的“两个确保”;深化美丽河湖建设,开展长江、太湖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统筹推进梁溪河流域美丽河湖升级、箱(管)涵综合治理、雨污溯源整改、支浜水质提优、区域畅流活水等“五大工程”,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和101条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以上比例稳定达标,打造样板示范美丽河湖20条。严格落实点位长负责制,加快实施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持续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建成启用蠡园、河埒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镇(街道)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提升固危废监管处置能力。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编制。坚持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深入开展“绿卫”“绿盾”等专项行动,压实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责任,推动智慧森林防灭火平台建设,新增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9.4%。开展生态审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和奖惩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联动衔接,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全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倒逼环保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环境风险源清单,完善应急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放大山水资源优势。做好“山水+科创”文章,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区域环境,整合长广溪、蠡湖沿岸空间资源,建设高颜值、高品质的科创载体空间,推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和院士工作站落地。做深“山水+文旅”文章,坚守太湖山水底色,整合全区文旅资源,优化风景名胜区规划,高标准启动无锡植物园建设,做靓“太湖108廊道”,加大文旅产品开发,升级文旅要素配置,健全区旅发委及其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旅游交通、游览体系建设,提升禅意文化、吴文化、工商文化、影视文化品牌影响,积极创建首批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全力推动无锡影都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

  六、紧扣“民生福祉”,以更优质量升级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

  抓紧抓牢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策略,健全“精准核查+闭环管理+暖心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紧盯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落细落实联防联控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四早”措施,着力推进区域内3家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开展社区封控等演练复盘工作,持续提升180项应急能力水平。

  落细落实民生保障。精心实施、高质量完成经全体代表票决的2022年惠民实事项目,深入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困难家庭“温情救助”体系,推进“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加快妇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优质托育机构。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为“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提供滨湖样本。加快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让残疾人均等享有便利可及的公共服务。巩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五有”全覆盖成果,争创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提档提级公共服务。以“学有优教”为导向,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共建,持续落实“双减”政策,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改革,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以“健康滨湖”为引领,推进分级诊疗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市九院东扩等。以文体惠民为重点,增加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全民艺术普及和全民阅读等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推动“10分钟健身圈”提档升级,打造更多具有滨湖特质的品牌体育赛事。

  创新创优社会治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和推动全体居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健全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持续深化平安滨湖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全民反诈和无诈创建工作,有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治理创新中心建设。深化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强力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严格落实积案化解领导包案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守住守好安全底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紧盯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既有建筑、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城镇燃气、山林、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问题隐患专项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常态长效机制,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深化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全面筑牢城市安全防线,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深入排查防范重大风险隐患,健全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长效防控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大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力度,促进政府债务率进入合理区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迈步新征程,彰显新作为。新一届政府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更强担当履职尽责,以更高标准真抓实干,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我们将坚决锚定政治引领“总航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准确领会和融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结合滨湖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将坚决恪守依法行政“生命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司法、监察、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监督,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广泛开展“八五”普法,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我们将坚决做好为民服务“孺子牛”。把造福人民作为政府的最大政绩,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践行“两在两同”精神,坚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深怀真情倾听群众最真心声,满腔热忱回应百姓最小期盼,持续推动基层减负,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竭尽所能让60万滨湖人民感受到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我们将坚决争当勇立潮头的“奋楫者”。牢固树立“以实干创实绩、以实绩论英雄”鲜明导向,切实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练就硬肩膀、打好主动仗,自觉在新坐标下找准定位、明确方位,以探路子、创经验、树标杆姿态,不遗余力争政策、争牌子、争资金、争试点,争创更多滨湖模式、滨湖经验。进一步用好“三项机制”,提振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全面营造“争当热血尖兵、勇扛发展红旗”的良好氛围。我们将坚决筑牢廉洁从政“防火墙”。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强化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常态化监管。严控“三公”经费,压降行政成本,厉行勤俭节约,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立足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倾心尽力,努力在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中交出“高分答卷”,以优异成绩会议已召开,请慎用喜迎、迎接!

文章来源:滨湖区人民政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