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是农事生产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引导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服务主体达7.4万家,年服务规模超过7000万亩次,服务营收超140亿元。
打通全流程,服务小农户
6月5日下午,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杨楝园村吴大家庭农场,3台现代化收割机在田里穿梭收割夏粮。农场主吴健告诉记者,200多亩地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完成了收割。
农场不远处,一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块正在播种秋粮。一台侧深施肥机将成捆的秧苗准确无误插进田里,同时,一颗颗蓝色“小胶囊”——缓释肥颗粒被均匀地施于秧苗侧。这些“小胶囊”表面包裹着一层“智能”膜,相当于为农作物安装了控肥“闹钟”——农作物需要“吃饭”时,就适量释放养分。过去秧苗要施肥追肥三四次,每亩肥料用量需要80公斤,而现在只要在插秧时同步侧深施肥1次,降本且增效。
吴健原本只有10多亩地,如今通过流转已经拥有了300多亩,其种粮的各个流程都被服务外包。如东供合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介绍,像吴健这样的小农户虽有种植经验,但光靠自己种田始终面临机械不足、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目前这家公司已服务小农户8.4万亩,成功解决其种地施肥慢、收割慢、烘干难等问题。“现在每亩地能节约200元—300元的成本,一年下来相当于多收入10多万元。”吴健说。
南京善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梁冰表示,不会科学种地,是小农户的痛点所在。该公司探索实施“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即因域定种、因种定技、因田定肥、因时定药、因机定效、因(方)法定收(成),实现农业数字化服务。以“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标准流程、属地化线下“作物医生”服务团队、数字化线上农业数据采析平台、科学化纳米农药病虫解决方案、精准化无人机喷施服务及监管为依托,帮助农户解决科学种地的难题,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收益
当下,农业现代化进程依然存在“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等困扰。一方面,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少;另一方面,不少小农户面临土地细碎、种植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
将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一把“金钥匙”。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樊宝洪表示,在不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能以需求为导向,聚焦产前、产中、产后各领域和耕、种、管、防、收等各环节,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经营环节集中起来,并在金融、保险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和保障,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让广大农户“离乡不丢地、不种保收益”。与此同时,针对小农户面临的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效率较低、组织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整合农业科技、装备以及专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精准对接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帮助农户多种地、种好地。
近年来,我省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之路,破解生产主体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难题,形成“服务综合体”“服务联盟”“合作农场”“专项化服务”模式等,示范效应明显。
延链补链优链,推动全链条增值
对照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要求,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综合实力、服务资源供需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大多数服务主体实力偏弱,服务内容项目较为单一,科技含量不高,从事产前、加工、销售等综合服务的较少,服务链条延伸不够,具备全程托管服务能力的组织还不多,品牌影响力也不够。全产业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区域性服务资源合理调度存在一定困难,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发展尚不成熟规范。
优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我省将综合发力,持续推进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着力支持发展各类型服务主体,利用3年时间培育壮大40个农业生产性服务品牌,实现更大范围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提升行业发展能力,保障小农户权益,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创优服务链条,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实现更多农产品“一季产、四季销”;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农资企业,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匹配的农资供应体系。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安全|联系我们|网站访问量:
版权所有: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苏ICP备08115729号-2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842 网站标识码:3202110001 |